2025-05-03 tp官方网站下载app 82
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晓林
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社会秩序基本恢复后,人们更要痛定思痛,反思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补足治理的“短板”。城乡社区疫情防控的成果,既依赖于一线防疫工作者的持续投入和居民的主动配合,也依赖于自上而下的充分动员、人员下沉、资源供给,举国上下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城乡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单元,是否能够在感知、监测和防控类似危机的工作上,更加敏感、更加高效、成本更低,取决于能否建好韧性社区。
何为韧性社区?韧性社区就是以社区共同行动为基础,能链接内外资源、有效抵御灾害与风险,并从有害影响中恢复,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动社区。2002年, tp官方下载安卓最新版本2025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将“韧性”概念引入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2016年联合国召开第三次人类居住会议,tp官方正版下载构建有韧性人类居住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社区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成为新时期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的基本组成。现实来看,城乡社区很易遭受各种危机和灾害,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尚待提升。但是,现行相应措施仍属于“工程学范畴”,缺乏对社区内部成员自治、多元合作等方面的关注。全面推进韧性社区建设,是对疫情暴发以来暴露出的社区应急管理问题的反思和提升。
建设韧性社区,要在理念层面充分重视,强化自上而下的系统规划。要充分重视韧性社区的价值与意义,理解韧性社区的内涵,在国家层面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向“韧性社区”升级,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韧性社区建设。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然要将政府培育和社区赋权视为韧性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强化对韧性社区所需要素特别是社区社会组织的政策支持。
建设韧性社区,要在器物层面加大投入,夯实维护安全的物质基础。社区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直接影响社区对危机的应对能力,是构建韧性社区的基础要素。社区要有功能混合的多样性公共空间,储备必要应急资源,具备防疫、防洪、通讯、能源等维持社区基本运营的能力。同时,政府要关照不同社区的优势与缺陷,在危机爆发时,要有畅通的资源支持机制,能够为政府系统、社会系统和市场系统的资源进入社区提供保障。
建设韧性社区,要充分挖掘自主能力,筑牢自我服务的社会基础。社区的应急演练、居民的良好心理与疫情防控效果有紧密关系,社区居民要有社区安全与应急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价值观与信念、心理,社区要有具备领导力和影响力的组织者;居民在危机时期能够发挥社会网络的积极作用,为社区应急管理链接必要的资源与支持。
“备预不虞,为国常道。”现代社会既充满活力,又面临危机。要充分认识到韧性社区的重要性,将其上升至城乡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使社区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风险控制和灾害准备中,为城乡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工作。(吴晓林)(编辑统筹:钟超;海报设计:周艺珣)